隆基绿能对西安光伏产业的拉动,同样也体现在产值上。
2013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从价格、财政补贴、税收、项目管理和并网管理等多个层次提出了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各项举措。从双反之初,便有不少光伏企业未雨绸缪,积极在海外建厂,到2015年时, 不少头部光伏制造企业已完成在东南亚等地的建厂布局。
并通过海外建厂,在靠近市场的同时,也在规避贸易战的风险。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08GW,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过去十年间,中国光伏产业历经了几代技术革新。当前的中国制造,经历几十年筚路蓝缕,数以千万产业人的栉风沐雨艰苦奋斗,正在迎来群体性崛起根据公开统计数据,2020年年底,国内主要光伏电站运营商第一至四名分别为国电投(占比11.7%)、华能集团(占比2.5%)、正泰新能源(占比2.2%)、中广核(占比2.1%)。
预计23年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德业股份并网业务预计分别出货125/33/22/4GW,市占率有望分别达到37%/10%/7%/1%。据财联社记者从隆众资讯分析师处了解到,硅料大厂近期商谈的报价依然在300元/千克以上,价格博弈仍在加剧,或于12月中旬会陆续确定。例如,组件厂商晶澳科技前三季度的毛利率为13.44%,天合光能前三季度的毛利率为13.45%,均相较去年同期微降。
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徐晓华表示,目前,光伏产业链利润已经开始从硅料环节转移。然而,业内专家认为,随着硅料供应瓶颈逐步解除,产业链利润将由上游环节向下游转移,电池片和组件环节有望在产业链利润重新分配中受益。单晶复投料主流成交价格为280元/千克,较上周减少了 5.08%;单晶致密料从285/千克跌落至275元/千克,跌幅为 3.51%,低价区间来到265元/千克,距离2022年内高点309元/千克,降幅近15%。大全能源称,本期业绩的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硅料供求关系持续紧张,加上公司年初新增产能释放,前三季度硅料销售量利齐升,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10月28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健康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从八方面着力纾解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产能、价格堵点,提升光伏发电产业链供应链配套供应保障能力。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最新数据,166mm、182mm、210mm三种型号的单晶硅片成交均价分别降至5.08元/片、5.41元/片、7.25元/片,周环比跌幅分别为15.2%、20%、18.4%。
另一方面,每年第一季度是传统装机淡季,受新年、冬季施工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游装机需求有一定萎缩。在过去两年间,硅料价格涨势凶猛,光伏行业一度拥硅为王。光伏产业链价格逐步回落2022年1-11月,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硅料价格也进入下行通道。
自10月底起,光伏产业链上游价格开始松动,硅片环节率先降价。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硅料年化产能已超过400吉瓦,第四季度硅料年化产能将快速爬升至超过500吉瓦,创下近三年来的季度最大增幅。10月31日,TCL中环下调各尺寸单晶硅片价格,降幅为3.1%-4.1%。电池片虽然扩产很多,但是由于技术路线仍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它的扩产规模和硅料供应增幅基本匹配。
当前,电池单瓦利润还在持续上行,组件格局也有望向好,对客户的议价能力有望不断提升,但后续发展还有待持续观察。通威股份表示,高纯晶硅产品市场需求持续旺盛,价格同比上涨,叠加公司新产能快速爬坡达产,实现量利大幅提升。
PV Infolink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多晶致密料均价下跌7.9%,硅片价格降幅区间为9.8%-11.1%,电池片各尺寸均价降幅在4.2%-6.5%,组件价格下跌约1%。目前,硅片已成为光伏产业链价格跌幅最大的环节。
12月23日,隆基绿能和TCL中环再次下调硅片价格,相较之前,全线降幅均超过20%。预计在2023年,利润分配会往高效电池片方面转移。后续光伏产业链价格仍将继续波动。数据显示,自2021年初起,硅料价格从80元/千克上涨至今年第三季度的超过300元/千克,累计涨超三倍,创下十年新高。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前11个月,多晶硅价格较年初上涨31.30%;硅片价格较年初上涨24.84%;电池片价格较年初上涨26.41%;组件价格较年初上涨4.45%。硅料企业拿走了光伏产业链大部分的利润,成为最大受益者。
需求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制造端能够截留住部分硅料降价的利润空间,而在需求萎缩的情况下,制造端盈利同样也会被压缩。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与电力设备首席分析师姚遥认为,2023年能分享到硅料利润转移的环节,一定是产能或者供给增长慢于硅料扩张,或者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的环节,例如,电池片、石英砂、坩埚辅材等。
目前,182mm、210mm电池片现货均价均跌至1.15元/瓦,环比分别下降6.5%、5.7%,182mm单面单玻组件和210mm单面单玻组件现货均价均跌至1.91元/瓦,环比均下降1%。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本轮硅料价格的下跌主要跟供需关系有关。
相关部门的指导对光伏产业链供应链的协调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在硅料价格下降的基础上,硅片价格持续走低符合产业链的趋势。
据统计,今年前三个季度,硅料龙头企业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分别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17.30亿元和150.85亿元,同比增长265.54%和237.23%。上述负责人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紧接着11月27日,TCL中环再度下调单晶硅片价格。上游产业链供应持续缓解,硅片企业开工率快速爬坡,低价硅料生产的组件逐渐进入市场,组价价格也有望回归下行。
而硅片环节价格的下跌,则是受上游硅料价格走势影响,随行就市。8月24日,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提出部署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规范行业秩序,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全国光伏市场建设。
专家表示,本轮硅料降价的主要原因在于供给放量,这将进一步刺激行业需求释放,产业链利润即将迎来再分配,电池片、组件环节有望受益。崔逸凡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硅料降价时制造端利润如何演绎,核心决定因素在于需求。
因此,我们预计2023年电池片的利润水平有可能扩张,而硅片利润则有可能受到压缩。大全能源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甚至高达近74%。
11月24日,隆基绿能将主流166mm、182mm单晶硅片的报价分别下调1.4%和1.6%。我们预测,2023年全球光伏需求仍会维持快速增长,保守预估增速至少40%,因此硅料降价带来的利润空间将大概率转移至电池、组件等下游制造环节。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多晶硅致密料均价为255元/千克,周环比下降7.9个百分点,连续五周下跌。一方面,硅料产能持续释放,供应压力有所缓解。
2022年12月以来,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品价格均开启下跌趋势。剩余环节中,硅片企业掌握一定定价权,可以较好地将上游硅料的涨价向下传导,从而相应挤压了电池片、组件环节的利润。
图片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针对这一情况,相关部门先后出台多项政策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健康发展。而电池、组件是否能留存利润,还需要关注供需情况、竞争情况、产品差异化等。
在中信建投电新行业高级分析师崔逸凡看来,本轮硅料降价的主要得益于供给放量,这将进一步刺激行业需求释放11月24日,隆基绿能将主流166mm、182mm单晶硅片的报价分别下调1.4%和1.6%。